项目展示

“发球机器”路在何方

2025-07-28

2001年,伊万尼塞维奇在全英俱乐部夺冠,不仅谱写了“外卡奇迹”,也创造了“发球机器”类型球员很难再复制的辉煌。2016年,另一位克罗地亚人卡洛维奇在ACE球历史排名榜上终于超越伊万尼塞维奇,但他的大赛成绩和自己的同胞前辈相差甚远,如今随着以卡洛维奇和伊斯内尔为代表的一批巨人球员逐渐老去,发球时速世界纪录保持者萨姆·格罗斯又在今年澳网之后退役,将来“发球机器”们究竟如何才能在网坛再攀高峰?

2017年ATP巡回赛ACE球排名榜呈现“群雄低迷,一枝独秀”的格局,伊斯内尔以1123个ACE球强势领跑,这是连续4个赛季“ACE球之王”成绩超越1100个,但排名第2的奎雷伊交出的成绩单仅为742个,创造了过去10年排名榜亚军的最差表现,头两名之间的差距接近400个,也是ATP设立该项技术统计以来最悬殊的纪录之一。

卡洛维奇和拉奥尼奇这两门“大炮”去年受伤病影响,参赛场次太少,是导致伊斯内尔难逢敌手的重要原因。不过,能够保持场均ACE球数量的领先地位,仍然令卡洛维奇感到自豪,全年他参赛35场就轰出730个ACE球,场均20.8个的水平让伊斯内尔(场均19.7个)也甘拜下风。南非巨人凯文·安德森则是继2013和2015年之后,5年内第3次占据ACE球总数年度第3的位置,2017年他的成绩是738个,远逊于2015年的1074个,但强于2013年的651个,如果考虑到2013年他参赛60场,2015年参赛多达70场,而2017年只参赛53场,发球表现其实并不差。

到目前为止,2015年是唯一一个ATP巡回赛ACE球排名榜前三甲成绩都突破1000个大关的赛季,当时卡洛维奇、伊斯内尔和凯文·安德森的参赛场次分别为63场、68场和70场。1996年,伊万尼塞维奇曾经凭借惊人的103场参赛,创造了后来者至今无法逾越的单赛季ACE球纪录:1477个。而到了2017年,ACE球排名榜前5位却没有一个人参赛超过57场。从中可以看出,即便是网坛最擅长快速得分的这些球员,通过减少参赛数量来保护身体也是大势所趋。

但减少参赛数量,并没有让“发球机器”们的战绩受到太大影响,相反,奎雷伊和凯文·安德森都在大满贯赛场上取得了新突破,奎雷伊在6场温网比赛中轰出139个ACE球,安德森在7场美网比赛中轰出124个ACE球,分别成为这届赛事的“ACE球之王”,最大限度利用了发球优势。相比之下,伊斯内尔的1123个ACE球,仅仅为他带来了2个ATP250级别赛事冠军,以及3次闯进大师赛4强,“性价比”显得有些低,最刺眼的是,温网第2轮、澳网第2轮,巴黎大师赛半决赛和休斯敦站第2轮,这几场比赛伊斯内尔分别“空砍”45个、33个、31个和35个ACE球却无法获得胜利,看来他在如何将发球优势转化为胜势方面还得多下些功夫。

不过伊斯内尔也有个惊人的成就,那就是同时占据了ATP巡回赛年度ACE球排名榜和一发成功率排名榜榜首——从理论上说,这两个环节本来互相矛盾,你在争取发出更多ACE球的同时,一发稳定性难免有所下降,而伊斯内尔却成为2017赛季,平均一发成功率唯一超过70%的ATP球员,力压纳达尔的68%,凯文·安德森则是以65%的一发成功率排名年度第6,这两位巨人球员阐释了什么才是将攻击性和稳定性完美结合的高水平发球。换句话说,也只有发球达到这样的水平,才能保证他们在世界排名前20,乃至前10位中占据一席之地。

在网坛历史上,能够被称作“发球机器”的,通常都是在各自所处的时代身材最高大的球员,20世纪90年代,像伊万尼塞维奇、贝克尔和鲁塞德斯基那样,身高超过1.90米的球员已经显得十分突出,身高1.96米的荷兰人理查德·克拉吉塞克在1996年温网夺冠道路上,7场比赛轰出138个ACE球,2001年温网,伊万尼塞维奇更是凭借212个ACE球创造了“外卡奇迹”。而如今要想跻身“发球机器”的行列,拥有2米以上的身高几乎是必要条件。

加拿大pc预测

2007年以来,每个赛季ATP巡回赛的“ACE球之王”,基本上是卡洛维奇和伊斯内尔这两位网坛的“第一高度”和“第二高度”轮流坐庄,在他俩杀入巡回赛之前,身高1.88米的罗迪克曾经在2003-2005年连续3次称王,3个赛季的ACE球总数分别达到989、1017和912个,现在看来绝对是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像罗迪克那样,依靠超强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弥补身高的不足,强行变成“发球机器”的天才球员其实在不断涌现,比如男女网坛发球时速记录保持者萨姆·格罗斯和利斯基,身高分别是1.93米和1.78米,脚不离地就能连续轰出“炮弹发球”的克耶高斯身高也只有1.93米。但过于刚猛的打法,让他们的职业生涯无一例外饱受伤病侵袭,为了达到同样的击球点和发球效果,身材较矮的球员需要承受更大的身体损耗,他们即便成为“发球机器”,也很难像巨人球员一样“动能持久”。

当然,对于身材不算特别高大的球员来说,打法转型升级的余地也要大得多。2014年澳网和2015年法网,瓦林卡在拿到自己前两个大满贯冠军的时候,一发平均时速可以冲到惊人的200公里,而2016年美网,他第3次大满贯夺冠时,一发平均时速下降到180公里左右的水平,这对于身高只有1.83米的他来说显然更为合理。2012-2014年,拉奥尼奇曾经连续3个赛季在ATP巡回赛ACE球排名榜上位居第2,尤其是2014年,参赛67场轰出1107个ACE球,发球表现达到巅峰,到了2016年,他参赛69场却仅收获874个ACE球,而正是这一年,他在温网中首次闯进了大满贯决赛。

对于那些身高超过2米的男球员,以及身高超过6英尺(1.83米)的女球员来说,则只有不断强化发球,争取做到攻击性和稳定性兼备,才是他们创造佳绩和延长运动寿命的最佳方式。年过三十的卡洛维奇、伊斯内尔和凯文·安德森不仅需要大量的ACE球,还需要有足够高的一发成功率,让他们执行发球上网战术,避免在底线被对手拖垮。在女子网坛,场上移动偏慢的普利斯科娃姐妹扬长避短,最近几年已经在ACE球排名榜上逐渐赶超了小威,比她们更倚重发球的是英国人布罗迪(Naomi Broady),从2015年开始,这位身高达到1.89米的单反球员开始将成为“女版卡洛维奇”当作自己的目标,在ACE球数量大增的同时,排名也从挑战赛级别球员提升到WTA巡回赛球员级别。

和右手执拍的球员相比,左手球员在控制发球落点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往往并不需要有特别出众的身高和夸张的发球时速,就能打出“发球机器”的效果。身高1.93米的卢森堡老将穆勒已经连续3年在ATP巡回赛ACE球排名榜上跻身前4,而他的一发平均时速通常只有185公里左右,和卡洛维奇的二发差不多。身高1.85米的西班牙老将菲·洛佩斯职业生涯ACE球总数暂列现役球员第4,历史榜单第6位,今年有望突破9000个大关赶超罗迪克。在女子网坛,身高和力量不出众的萨法洛娃是ACE球排名榜前几位的常客,而如果既是左手球员,身材又足够高大,就有可能像科维托娃一样成为大满贯冠军。

“发球机器”路在何方